红船精神 与“八八战略”的融合性探析
融合性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存在一种普遍现象。
所谓融合性,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的一种以“趋近”或“接近”为特征的联系方式与作用过程。
大体又分为静态和动态这样两种情形。
静态意义 上的融合性,它是一种关于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在作用或功能上具有互补、协调等特点的“趋近”或“接近”。
动态意义 上的融合性,是指一种变化性意义上的“趋近”或“接近”,是一种彼此相向的关系状态和作用过程。
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融合性,其实质是通过目的性分析、构成性分析、关联性分析,探寻二者之间目标是否一致、要素是否匹配和功能是否互补。
根据融合性上述原理, 分析红船精神与“八八战略”内在关系 , 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首先,从目的性分析, 二者有目标一致性。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作为历史形态的红船精神,她的诞生与时代的提问是分不开的,或者说对时代特征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分不开的。
“中国人能实现工业化吗?有色人种是否天生不如白种人,中国能建立一个现代民族国家吗?”
由于,面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自由、社会稳定”的总体性危机,无论是 国家官僚、儒家士大夫、缙绅阶层 还是 新兴资产阶级 由于 缺乏 先进 理论的指导 ,都 无法支撑 起中国现代政治体系的建设,去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红船精神从理论内涵上来讲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它讲清楚了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问题相结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 反映中国人民意愿 , 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 ,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 现实基础 。
可见, 红船精神产生的最初动因是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根本目标、也即 最终目标 是 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
这一目标分别由党的二大确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体现。而“八八战略”提出之时,正值世纪之交。
面对全球化进程和世界形势,不少国家提出了自身发展的新千年战略。
以福山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提出历史终结论,把西方标榜的自由民主制度视为“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对两种制度及命运的意识形态交锋依然激烈。
随着中国加入WTO,浙江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对内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扩大。

如何以更宏大的视野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浙江的实践、推动浙江新的发展,这是提出“八八战略”面临的深刻背景和历史条件。
可见,无论是 红船精神 还是 “八八战略” ,其形成的逻辑起点都是 为了答好时代出给中国共产党人的试卷 ,是一种彼此相向的关系状态和作用过程。
其次,从构成性分析, 二者有要素匹配性 。
具体表现为:一是重视改革精神。
红船精神的核心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她反映的是一种能力状态,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领导中国人民改变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既是 时代的选择 ,更 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 ,体现了追求真理和价值的统一,这是共产党为什么“能”第一个的精神基因。
“八八战略” 是在正确认识与把握浙江发展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创新举措,体现了超前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实践的新境界,是 首创精神在发展实践中的生动体现。
践行“八八战略”更是一项开创性事业,需要敢于突破前人未曾涉足的“盲区”和错综复杂的“险区”,需要大胆试、勇敢闯,首创精神为践行“八八战略”催生创新智慧、激发创新动力、提升创新能力。

二是强调奋斗精神。
红船精神的支柱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她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卓越的组织文化和政党品质,体现了信仰理想的力量,这是共产党为什么“能”又一个的精神基因。
浙江 作为改革开放的 前沿阵地 ,势必要较早直面成长中的烦恼,应对并解决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挑战, 任务非常艰巨、困难非常之大。
这要求我们必须 有直面矛盾、迎难而上的勇气,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
“八八战略”的贯彻落实靠 实干 ,“红船精神”、“浙江精神”的要义就在于实干。
在一场场实打实、硬碰硬的攻坚战中,浙江上下同欲,既为当前发展创造“显绩”,又为长远发展创造“潜绩”,营造了忠诚履职、敬业工作、干净干事、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的社会风貌。

三是不忘革命初心。
红船精神的本质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她提示了中国共产党先进的组织观念和道德信念,体现的是理想信念和宗旨的统一,这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另一个精神基因。
而以人民为中心是“八八战略”的重要价值原则,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怀着这份初心,浙江这些年所做的所有工作,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让人民畅享蓝天白云的生态之美、城乡一体的生活之美、润物无声的文化之美和平安法治的社会之美。
再次,从关联性分析, 二者有功能互补性 。
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精神总是在解决重大时代课题和突出社会矛盾中产生和形成的 ,而伟大精神的时代价值、生命力和战斗力,又总是体现和实现在与时代任务的紧密联系和时代课题的积极作用上。

进入新世纪以来,走在前列的浙江率先遭遇了种种“成长的烦恼”:
经济内在素质的提升逐渐来到一个瓶颈面前 ,资源短缺等“先天不足”开始突显,原有的一些优势正在减弱, 新的矛盾又在产生 ,传统的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以及现代化布局都亟待转型和完善。

当时浙江人均GDP达到3400多美元,面临人均GDP3000美元后“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
浙江作为“资源小省”要始终保持“经济大省”的地位 ,就必须 积极思考 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不快等新问题, 积极应对 “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新挑战,积极抓住改革发展的新机遇。
这就需要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善于把劣势转化为优势、积极挖掘潜在优势,“八八战略”也就应运而生。
同时,面对产业升级的动力、企业发展的张力、要素制约的压力,急需一种文化精神来引领和支持各项事业继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走在前列,而 “红船精神”的提出契合了这种思想引领、精神支柱、道德支撑的价值需求,可以说浙江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催生“红船精神”的重要因子。
在新世纪浙江的征程里,理论之光与实践之光交相辉映,浙江收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在省域结出的丰硕果实。
习近平同志 在《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一文中对弘扬红船精神与实施“八八战略”之间的关系作了精辟阐述,他指出 “"红船精神"是具体的、历史的” ,并强调要把 “红船精神”贯穿于深入实施“八八战略” 的实践上来,“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住了"红船精神"的实质与核心”。
浙江10多年来的奋斗实践和辉煌成就充分证明, 只有在新的实践中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 ,才能 不断推进“八八战略”的深化细化具体化 ,才能 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不断取得新成就 。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必须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 , 充分彰显新时代红船精神的强大威力和永恒价值。
(本文转载自:光明网《徐连林:红船精神与“八八战略”的融合性探析》)